党建工作
党建园地
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来源:2022第8期《党建》杂志        时间:2022-08-10

 

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辛 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逻辑,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精髓的内涵。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贯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2022年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定不移、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不是教条,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僵化地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没有出路。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0多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要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守正”是前提、是根本。“守正”就是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空洞抽象的条文,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揭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得出的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守不住“马克思主义”之正,就会南橘北枳、南辕北辙。为什么一些看似言必称马克思却得出了与马克思主义大相径庭的结论,甚至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手站在一起,就是因为其立场观点方法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了。为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说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作出了许多“老祖宗”没有提出的原创性的贡献,但却被一致认为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回到了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真实而纯粹、自觉而坚定。能否“守正”是判断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更不能是改旗易帜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是必须、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能不能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守正创新是相互贯通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而守正创新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时代的最鲜活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守正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2021年10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守正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标注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质。

  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实践要求,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在守正创新中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让“现代化”具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属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平发展的正确路径,努力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有效破解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难题,不仅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之正,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这一系列管党治党的创新举措与重要部署,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响/摄


  守正创新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逻辑

  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让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践伟力和最为强劲的时代逻辑。

  坚持守正创新,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马克思曾经形象地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与“手推磨”相联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时代产生的是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与“蒸汽磨”相联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时代产生的就是工业资本的价值观。那么,21世纪的人类社会需要和将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要深入到21世纪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去寻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研判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上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坚持守正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什么是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制度体制模式,也不主张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而是以新的世界观、新的价值观、新的方法论,为全人类构建出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世界作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不论大国小国,不论发达还是欠发达,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让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成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主张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大同绘制了蓝图、标注了高度;倡导“和而不同”,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坚持守正创新,建构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新样态。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发展状态也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构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新样态。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对接,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在这一发展图景中,不再是弱肉强食,也不再是赢者通吃,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没有宗主国与殖民地之别,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可以在“各美其美”的同时“美美与共”,可以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正是坚持了守正创新,“一带一路”才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守正创新”的思想精髓,奠定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拓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领域,建构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