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邢云文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为我们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目标提供了指针,也为我们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现代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目标。人们往往从城市化率、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人均寿命、国民识字率等一系列的指标体系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这就给人留下一个印象,似乎现代化是一系列指标体系的堆积,只要这些指标满足了,就认为这个地方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但从发生学上看,现代化却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启蒙思想的曙光和工业革命的机器轰鸣进入人类历史视野的。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些现代化指标体系,在现代化最初被定义的时候是不存在的。那究竟什么是现代化呢?一些专门研究现代化的学者认为,所谓“现代”并不是一个纯粹时间意义上的概念,其原初含义所指涉的是与中世纪社会不同的社会形态。从社会生产方式来看,现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进,从人的存在方式来看,是指人通过启蒙而脱离了上帝奴仆的地位,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人。这一历史进程最初是发生在欧洲的。
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及其后的“启蒙运动”,使得欧洲人走出了中世纪“黑暗时代”,也促使欧洲人理解世界的图式发生了“哥白尼式的转换”。在突破了基督教“救赎史观”的束缚后,新的世界观在一系列思想家的奠基下诞生了。启蒙运动推动的思想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推动的社会革命、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推动的工业革命在整个西方世界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也开启了人类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进程。从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历程看,1764年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英国成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此之后,人类又先后经过三次工业革命。以英国、美国、德国等为代表西方国家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先后实现工业化,也由此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地位。在此期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主要工业大国之一。列宁在1920年就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在西方国家挟工业化之力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世界其他地方的国家也被卷入现代化进程。最典型的如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发展为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成为东亚地区率先走向现代化的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
二战后,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重新定义了现代化的含义,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文明已经被认为是落后于时代的象征。而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场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塑造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文明形态。到目前为止,美国在此轮革命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现代化虽然是发轫于西方的,但人类的现代化却是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不断进步的历史进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信息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所谓现代化的含义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化的思维和封闭的标准去界定现代化。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又存在不同的道路选择和制度安排,根本就没有一种标准化的现代化模式。
被贴上价值观标签的西方现代化
由于现代化最早发生在西方,并且在随后的几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国家均处于领先地位,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落后国家要想走上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就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塑造自己。但事实是,率先开启现代化运动的西方不仅用其现代化的技术重新塑造世界,而且也在其现代化过程中创立了一整套的现代知识体系,从而确立了对现代化的解释权。在西方的历史叙事中,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被分别贴上落后与进步的标签,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被看成是西方化的过程。当西方人用工业革命创造的坚船利炮野蛮征服世界其他地方,甚至对非洲、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进行大肆屠杀的时候,他们却把这一切看作是文明对野蛮、进步对落后的胜利。
对于很多非西方国家来说,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逐步接受了由西方人所创立的一整套话语体系,也按照西方人的面貌来改造自己。由此我们便看到这样的一个历史现象:一方面,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世界其他地方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一步一步沦为西方的附庸,在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中,非西方国家处于跨国产业链分工的最底端,成为西方工业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二战后,旧的殖民体系瓦解了,但是隐形的殖民统治依然存在。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过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是直接的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而在获得民族独立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摆脱被主宰的命运。另一方面,西方人把其在反对封建主义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装为“普世价值”,并以此来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殖民,潜移默化地使非西方国家来接受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而很多非西方国家也习惯于按照西方所确立的坐标来确证自己,他们不仅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也在精神上处于依附地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同质化”。在此期间,虽然有西方人自己对现代性风险的反思与批判,也有“东方主义”对于西方文化统治的抵抗,但是这些思想并没有真正能够改变让东方西方化的历史进程,所谓现代化,在一个全球性的历史中逐步演变为西方化的另一种表达,也正因为如此,如何跳出现代化即西方化的陷阱,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实课题。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大会。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型”意义
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近代以来中国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被开启了现代化历史进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前赴后继地探索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历史。在此期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进行了反复的“试错”,在经过反复的比较选择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已经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为突破现代化的西方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在此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中国,也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具有“范型”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为什么我们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后面实现现代化,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文化战,全方位围堵中国,目的就是要迟滞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他们希望中国能够按照他们所制定的规则来行动,永远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中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
为什么我们能够走出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中国道路,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中国的现代化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不想按照本国国情实现现代化,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样一个目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就制定了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纲领,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家,到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再到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以超强的战略定力领导人民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踔厉前行,使我们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西方,但它却是属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彻底批判,包含了对于资本逻辑推动的现代化的深刻反思。马克思晚年对于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思考,也包含着对于有别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出的现代化道路,是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之思的实践回答,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探索走出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辛探索与卓越实践,也必将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辟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