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党建园地
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3-07-22

侯衍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理论创新与人民创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基本遵循。

“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具有深刻的理论内蕴和学理基础。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论述的丰富内涵、学理依据和实践要求,结合新的实践成果发展新的理论成果。

这一论述蕴含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史观原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用好群众智慧和力量,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智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与英雄创造历史、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不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始终坚持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在精神生产和理论创造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创造本身便包含着精神文化的生产,学习吸收这些精神文化便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理论创新智慧。“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这一论述蕴含着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实践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唯一源泉。人们正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获得真理性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理论创新活动本质上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以理论思维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动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不仅体现了真理的来源问题,而且体现了认识、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而且强调从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深化运用和创新发展。

这一论述蕴含着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创新一旦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价值立场,不仅在理论上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而且在实践上也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和失败。人民的创造是理论创新智慧的来源,更是理论创新的目的,只有让理论创新真正服务人民,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才能真正做好从人民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一论断,不仅回答了依靠谁创新的重大问题,而且回答了为谁创新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地看,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智慧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创造。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

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他强调: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先做学生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基础,吃透下情,这就是如何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的具体措施。先做学生不是口号,更不是空谈,这意味着在从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时要摆正心态、端正学风,虚心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如果不先做学生,而是刚愎自用,先做先生,那就免不了误人子弟,装模作样。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时强调:“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不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他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由此可见,新时代党的理论一直都贯彻着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智慧的基本要求。

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归根结底就是要继续走好群众路线,决不能远离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伟力,相信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获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

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那个时代社会实践的产物。马克思曾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即“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是“时代的口号”。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今天,我们党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脱离实践需要,脱离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不可能实现科学理论的创新。如果理论创新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智慧,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就会使理论创新的结果变为空谈,使理论创新流于空想。

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我们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只有积累了丰富的人民创造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抽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升华为新的理论成果,进而有效地改造世界。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就要广泛占有人民群众在创造活动中得到的感性材料,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理论思维从中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

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要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我们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鼓励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经验和智慧,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伟力。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生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创新理论,才能让理论落实落细落深,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